庭院中摆放着一辆在日光的照射下绿光闪闪的电动三轮车。我注目眼前的这辆车子,绵延的思绪翩飞萦绕在我的心海之中。追溯往昔,家中已经更换了四辆三轮车,从人力三轮车时代渐渐地跨入电动三轮车的时代,然而凝结在他身上的家庭温情、奋斗故事却始终在一幕幕地上演。
伴随我们家庭度过春秋最为长久的是一辆浅绿色的人力三轮车。当他退役时候,他早已经遍历世间风尘,绿影暗淡,铁锈斑驳。第二辆人力三轮车为浅蓝色的,虽然在车的车座后面安装有一个手动马达,但依然难以摆脱脚蹬三轮踏板的束缚。当我在攻读中学之际,也是家庭最急需钱的时候,母亲毅然决然地放弃传统的家庭主妇生活,骑着这一辆三轮车跟随父亲到市区奔波劳碌。每天晚上父母回家都相对较晚,只有一个简单的心愿,想为这个家庭多积蓄点财富,以支持我的学业和日益增长的家庭内部开支。时光静默如水,父亲愈发感觉体力不如从前,做惯的工作还要继续,父亲一听到市面上有出售电动三轮车的厂家,马上就买了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以减轻过往工作的劳累感。这辆电动三轮车的车身颜色基调为绿色的,这是对家中最老一辆三轮车的一份传承,而且他的动力更加充足,原先人力三轮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直接缩短为四十分钟,载货量也明显提升,家庭的收入也相应地提高了,这对于我们家庭来说是个转折点,也不失为一件大事。近年来,国家出台严格的规定,电动三轮车也需要上牌,父亲为了迎合这一趋势,也不得不更换了新电动三轮车。于是这样我们家庭实现了四辆三轮车的平稳过渡,亦可视为整个家庭变迁的集中缩影。
长路漫漫,人力三轮车从市区为我驮来了最初始的另一个外部世界。父亲常把一些旧书带到家中,而我在有空去翻检这些书籍之时,就会信手读读几页的内容,觉得符合自我认知味口的旧书,我就会特意挑选出来,把它们归置到木书桌前。我像一个如饥似渴的婴儿般吸取精神的乳汁,对于我觉得有意义的句子,或者整本书,我常常用笔记录,隔着日子久了,这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渴望写作的冲动逐渐涌上心间。我尝试着懵懵懂懂地写几段话,有时候描述家中的摆设,也有时候流露一下当时的心情而已。虽然写作始终不得要领,但对于我而言,这毕竟是用心思索万事万物的开端。
暮霭沉沉,三轮车如同那一池深深的湖水承载并流动着我们家庭之间的温情。年少之时,我身体羸弱,经常生病,密密风雨总见母亲弯腰蹬车到医院给我看病的清晰身影,人力三轮车发出的咯咯吱吱的沉郁声响时常飘入我的耳中,路面上留下的浅浅车辙印悄悄地述说这些往事,可以说正是这强大的母爱力量散发的光芒照亮了我在黑暗角落中寻找光明的心灵;我的高中母校远在济南东郊,当我每次从学校回家之时,父亲从来没有比我晚到过接我回家的车站。冬天,父亲常常递给我从家中带来的厚重的棉袄,让我披上,一股股强劲的暖流顿然充溢在心间,使我感觉这个冬天不再冰冷;夏天,父亲为我准备好一瓶矿泉水,以驱散到处弥漫的热气,这凝滞的风中仿若送来阵阵的清爽,在这浓重的夜色之中,我坐在车后开始踏上归家的路途,和父亲闲谈我这一周的经历或者问问不善言语的父亲最近的生活,在这一路上的交流,拉近了父子之间的感情距离,我才真正体会到父爱沉毅如山。我的大学生涯开始于青岛,最终也结束于青岛。当我每次坐火车回到济南站时候,父亲依然保持之前的传统,我从出站口遥遥望见父亲熟悉的身影,箭步冲过去与父亲相聚,我握着父亲布满老茧的手掌,端详父亲双鬓日益增添的白发,为父亲为这个家庭日日夜夜操持的辛苦而心生哽咽。当我再坐上父亲的三轮车,抚摸冰凉的车架,凝望城市中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只有在父亲的宽阔双肩、清澈的目光之中才可寻觅到越发难得的真诚与温暖。
日光熠熠,这不起眼的三轮车却坚强地托起了家庭奋斗的希望与快乐。家庭最困难的时期我还在襁褓之中,由于父母为了治疗反反复复生病的我,父母向亲戚四处借债。当时父亲在村中组建的建筑队工作,但是工程款结算很不及时,收入也不高,父亲硬是狠心做起来了现在很多人觉得卑微的工作,也就在这时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三轮车。父亲做这一工作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思维也变得开阔,工作越来越熟练,最终生活面貌才实现了如今的转变。我内心深知我这相对安逸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如何创造的,这都是父母一步一个脚印踏出的幸福。父母身教重于言行,我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发自内心地感动于父母为这个家庭的无怨无悔地付出。他们虽然经历这么多人世间坎坷,却始终笑脸相迎生活所发生的一切,从里向外透露出可贵的精神品质。读书这么多年,我才悟出智慧无关身份,而在于心中那份独立的天地境界。
如今这四辆三轮车,有的已消逝于浩浩长河,有的还倚靠在墙角,还有一辆还正在发挥着他自身的光热。我们这个家同样饱受风吹雨打的洗练,岁月光影绰约,但我们与它们深情缱绻,在我眼前时常浮现的还是那沉淀的青春故事。我此时此刻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感叹幼苗初长成,大树送绿荫,父母的辛劳不能徒流,为了让这个家庭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我要在他们馈赠的豁达乐观精神感召下,以饱满的精神态度直面脚下的荆棘路,而自由地向上向善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2019/01/1889.html
文章类型:
 怀旧
 
 
 
 
 
 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