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都下载了,就差你了!扫码下载安装齐鲁晚报客户端“齐鲁壹点”,定会惊喜连连:想找记者维权?这里有600多位在线记者!想求医问诊?这里有公立三甲医院200多位医生大咖!想打官司?这里有省城100多位专业律师!
刘畅是我心目中最为典型的初中女生,一看到她就很容易让我想起自己的初中时代。现在刘畅在家上网课,说管不住自己,作业也写不进去,我猜想一定是因为网课上得很枯燥。她说在家逼着自己看《红星照耀中国》,我说:“我都看不下去,我只看关于毛泽东的部分。你问一下老师,他能看下去吗?”刘畅说:“不敢问,老师很凶。”我也没有再问什么,仿佛我能看到刘畅趴在桌子上一脸无聊的表情。
本来语文课是最有趣味的学科,可是学校却偏偏要把语文课变得那么恶心。本来学语文就应该博览群书,可是老师却偏偏讲什么答题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根本就不能学好语文。缺少文学素养的训练,所谓的提成绩只能是无根之水,空谈而已。可是积重难返,我也无此心思再去批判。
刘畅让我推荐一些文章,我给她推荐游国恩的《文学史》,她说一定会好好看。我认为只有先了解文学史,对中国文学有一个整体的掌握,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为这也是我自己的学习经验。
刘畅说语文考的超级烂,我想别的学生也考的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全国初中的语文成绩都不算好。因为学校要求的是整体分数,所以老师只能把精力耗费在差学生身上。只要把差学生变成一般的学生,整体分数一定能提高。即使再优秀的老师,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也只能讲一些基础知识。
记得柳宗元写过一篇《种树郭橐驼传》,里面说:“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有时候过于干涉学生的学习,违背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反倒是无益的,尤其是语文课。
同事段老师说我讲课太随意,可是我去听他讲课时,只见他自己讲得津津有味,独自陶醉在文学的诗境当中,然而学生们却是无法引起共鸣。我讲课从来都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没兴趣,讲的再多又有何用?让学生自己自由地看书,看的多了一定会有疑问,然后再去解答,效果会更好。现在的老师操心太过,总是一厢情愿地替学生思考,事倍无功,枉自徒劳,伊于胡底?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3266.html
文章类型: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