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生于微山湖畔,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作品见于《山东文学》《当代散文》《作家文学》《齐鲁文学》等。
-
-
于是干部处的领导大笔一挥,把我们的命运决定了:去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学校当老师,校址烟台芝罘区宁海路96号。
-
如今的“文化下乡工程”又让渐行渐远的露天电影回到村庄,回到这片空地。可是,迅猛发展的科技信息,把多数人留在了室内,留在了电脑手机旁。不知还有谁能回到这里,看一场回味从前的露天电影……
-
月亮明晃晃地照人的眼睛,花香熏得人难以入眠。这样的月夜,这样的花香, 都归花痴一个凡人使用!这是怎样的福分啊。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和幽幽花香?自然之造化,让人心灵释然,像植物一样幸福并痴迷其中,如张岱有泉石膏肓,痴于山水,我想,我有花草膏肓吧。
-
-
-
练习了几次之后,父亲去县城做面粉生意的亲戚家赊了一袋面粉,便开始了打缸贴儿的生意。姥爷说:“勤行本小利大,但是很辛苦。要想把缸贴儿打好,火要好,面要透。
-
秋冬,法桐树下落了一层干枯而卷曲的叶子,我和小菊总喜欢在树下玩。我们喜欢踏在干枯的树叶上感受脚下那轻微的颤动,听那渺远而清晰的声音。常常两个人手拉手,你一下我一下踩过去,傻傻地笑。
-
因近年来母亲听力下降的厉害,不守在电话机旁,响铃几乎是听不到的,即便听到,一般也会赶紧把电话递给父亲,她生怕自己接起来因听不清而错过“大事”。今天不是父亲接电话,母亲也没有把电话交给父亲,真的是出乎意料之外。
-
任何团体只要有凝聚力和极强的责任心且能步调一致,这个团队一定能攻无不克无往不胜。
-
初到刘家峡方知有黄河三峡,乃炳灵峡、刘家峡和盐锅峡。以前只知道有长江三峡,却不怎么知道黄河也有三峡。炳灵寺处于黄河三峡的炳灵峡。进入炳灵峡口,但见右岸山峰屹立,高低错落,如一排排金刚站立河边迎接着八方来客,呈现出千峰竞秀,万壑争奇的壮美景象,让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黄河峡谷虽没有长江三峡的险峻秀美,却充满西部的阳刚之气。
-
王卫东: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邹平市人,现就职于邹平市远华面粉有限公司。工作之余,读书看报充实生活,感悟人生。文章散见于《齐鲁晚报》、《滨州日报》、《梁邹文化》、《邹平群文》等报刊杂志及滨州文学微信平台。
-
他俩自嘲地对我说:“俺家乡的人都说,‘省城遍地都是钱,只要勤劳就能捡’!真来到省城才知道,光勤劳没本事也不行。人家本事大的捡大钱,本事小的捡小钱,俺兄弟俩嘛本事也没有,只能靠耍力气挣饭吃。
-
一直喜欢各种小院子。去青州柿子沟时,柿子年景不好,没有见到满数柿子红的景色,但这个小院子牢牢记在脑子里了。
-
能收到散文诗笔会的邀请函,至少说明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有向散文诗写作和发展的潜力,并且亦颇得某位老师的赏识。若不然,像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学爱好者,即没有生花的妙笔,又没有斐然的文彩,这样的机会是万万轮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