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都下载了,就差你了!扫码下载安装齐鲁晚报客户端“齐鲁壹点”,定会惊喜连连:想找记者维权?这里有600多位在线记者!想求医问诊?这里有公立三甲医院200多位医生大咖!想打官司?这里有省城100多位专业律师!
作者:王军平
在沧浪诗社微信群向六不和尚学习诗歌,老师布置作业,以“蝉”为题写首律诗。一说到蝉,我的思绪不由回到小时候的农村,我的脑海再一次浮现出少年时代与蝉细密交织的情景。
七十年代的农村,由绿色和蝉声编织的夏天绚丽而热闹。蝉鸣是夏天声音的主旋律,尤其是炙热的中午,那声音铺天盖地势如浪涛。我八九岁,正是无拘无束的时候,那时孩子们都没有午睡的概念,大人们也无暇照理我们。午间,我们都会呼朋引伴地到村外捕蝉去。
野外,田间小路两旁、池塘边到处都是柳树杨树榆树和槐树,果园里还有杏树梨树桃树。七月流火,透蓝的天空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燕儿麻雀也都害怕地躲藏起来;柳树的枝条半打着卷儿,眼前的土路上面幻化出一层如水纹般的热浪。大人们都在午睡,田野里绝少人迹,蝉拼命地撕叫反而衬得大地更加寂静。这时候连我这个野得有名的孩子也绝不敢单枪匹马一个人出来,所以捕蝉成了我们约定的集体活动项目。
最原始的捕蝉方法就是爬到树上捉。我们一般喜欢选择柳树上的蝉,柳树树叉低容易攀爬。我踩着同伴的肩头,蹑足蹑脚地攀上树杈,此时,灵敏的蝉早飞去了大半,智商高的蝉在逃跑前还会特意撒一泡尿洒在下面仰脸观望的同伴的脸上和嘴里。剩下几个胆大的蝉依旧守在枝头;有一个蝉发现了我,但并没有飞去,而是悄悄地移动身体藏到树干的另一面。我用目光捕捉住最近的一个还在鸣叫的蝉,悄悄地从下面探上来,等离得有半尺远近了,小手迅猛地往前一扑,一只蝉就被捉住了。
稍大些了,我们学会了各种捕蝉方法。有一种方法是套蝉,找一根长长的麻杆,麻杆最细的顶端绑上一根细细的麻绳,麻绳打成活结;然后,瞧准一只蝉,从下面套过去。多数蝉会被这不明来器惊飞,偶尔也能套住一两个,但成功的概率极低。后来聪明的小伙伴改进了工具,把麻绳换成马尾巴丝。那时候队里都有马牛骡驴,找几根马尾巴毫不费事儿。马尾巴极细不容易被蝉察觉,而且有韧性不易扯断。套蝉也是有技巧的,否则敏感机灵的蝉见到有人靠近时,它早就飞跑了。必须在烈日下巡着蝉鸣的声音慢慢地靠近,要选择趴在光光树干上面的蝉,四周没有树叶的遮挡,方便捕捉;尤其是在用长竿接近树枝时必须要有耐心,缓慢地从正下方接近蝉的身体,它才可能无法感觉到。马尾巴丝从蝉的头上慢慢套进去,蝉没有警觉这是危险的信号,甚至没有停止鸣叫,只是用前爪来回抓,结果是越抓越紧,直到被牢牢套住。最后只看到一只小小的蝉儿在风中无力的嘶叫挣扎……
还有一种方法是黏蝉。我家屋后有几棵大椿树,用大石块在树干上砸出几个创口,两天后就会流出透明的汁液,粘性巨大,如果沾在衣服上了那可是无法清洗掉的,我们叫黏胶。只需将黏胶涂抹少许在长长的竹竿顶端,捕蝉工具就做成了。捕捉蝉的时候,跟套蝉一样需要耐心地慢慢靠近,让蝉无法感觉到,当距离蝉只有十公分左右的时候,迅速地戳上去把蝉粘住,只要接触到了它的翅膀,蝉就无法挣脱了。
那时,我们喜欢捕捉会唱歌的雄蝉,雌性的蝉不会鸣叫我们大多会放飞。那时候,谁的文具盒里没有装过一两只蝉呢?在童真世界里,装住了蝉声,也就装住了夏天吧!
再长大些,我们的兴趣由捕蝉转到寻蝉蜕上面。蝉蜕就是幼虫化蝉后留下的壳儿,蝉蜕可以入药,供销社收购。于是,有蝉的季节,寻蝉蜕成了我最渴望的工作。
寻蝉蜕的流程,一般都是先看树脚下的灌木草丛,然后再看乔木的树干树枝和叶子。在柳树柔长的枝条上,一个个蝉蜕随风摇曳;杨树有宽大的叶片,需要翻过来掉过去地看;还有不少是高高在上的,杆子又够不着,于是我爬上了树。骑在高高的树杈上,我仿佛置身于幽深的秘林,浓密的叶子,在微风中哗哗作响,偶有阳光透过叶子一闪一闪地晃动。平时最感兴趣的蝉啊螳螂啊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可这时候我连碰一碰的兴趣都没有,全部的注意力都在树枝树叶上的蝉蜕身上。这些蝉蜕总是有意地隐藏在叶片背后和你捉迷藏,你需要侧了头歪了脑袋才能发现它们;刚刚发现一个一错眼珠,它突然就又跑了,怎么也找不到了。只好站回原来的位置,重新用目光锁住它;这次一点可不敢再错眼珠了,紧紧地盯着,直到把它摘在手心,放入袋中,那心情就好像刚刚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似的。
那时候我家劳力少孩子多,一年下来,不仅不能分到工资还要倒贴钱给生产队,所以,同伴们手中的玩具口袋里的糖果成了我的奢望;最渴望的是三伏天里供销社柜台上摆放的汽水,看着小伙伴喝着汽水神满意得陶醉的样子,仿佛那是在享受天下最美的琼浆,我在一旁只有暗暗咽口水。还有小画书,伙伴林有一本《小游击队员》,我用三个蝈蝈换他都不肯借给我看……于是,寻蝉蜕便有了巨大的动力,放学的钟声刚一响,我就箭一般地冲向原野,冲向果林。太阳落山了,薄如蝉翼的暮色从西边的山巅上蔓延下来,收工的人们牵着牛扛着犁陆陆续续走进村庄,村口传来谁家妈妈呼唤娃儿吃饭的声音。原野里,只有我手里旋转挥舞着长长的竹竿,一个人志得意满的走着……
当蝉声从原野上彻底消失,秋收过后,提着沉甸甸的一个夏季的收获,到几里外的供销社把蝉蜕卖掉。回来的时候,我手里攥着一张两元的钞票,脸上荡漾着满足的样子。这是我人生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报酬,所以至今依然刻骨铭心。那时候买一张白纸4分钱,一张纸可以做两个本子;一瓶汽水5分钱,一本小画书9分钱……首先,我要买一瓶汽水,这是我一个夏天的渴望。汽水喝进肚里,气泡马上从鼻孔里泛出来,身体涌出一股酥酥的清爽的感觉,激凌凌打了个颤,好像积攒了整个夏天的酷热被一下子驱赶殆尽。
为了那本向往已久的连环画,为了要寻更多的蝉蜕,我需要起得更早赶在其他人前面把昨夜留下的蝉蜕捡走。在晨曦的林间,我常常会看到没有蜕变成功的蝉。它前爪深深地嵌入树干,蝉的上身已经从壳中脱离,头直直地昂着,下半身却被死死卡住了,那状态就像一塑悲壮的生命雕像,直直昂向空中的头仿佛在呐喊着什么!它没能赶在黎明之前完成脱骨化羽,太阳光芒照射过来,空气温度升高,蝉身水分迅速蒸发,一切的努力都前功尽弃!
我也看到过刚刚从壳里爬出来的蝉。那是一只淡绿色的蝉,透明的薄翼还未完全展开,身体显得那么柔软,毫无力气。它用前爪挂在刚刚蜕下的壳上,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我不忍心去打扰它,只是远远的望着。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身体的颜色慢慢转现出淡棕色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儿。阳光照在蝉的身上,它抖动了几下翅膀,飞向树林。
我的思绪重新回到现实。此时,窗外夏意欣欣,蝉声盈耳。我伏案沉思,不由感慨万千。记得奶奶告诉过我,蝉在树上只能活十八天,所以就拼命的唱,好不辜负自己的使命。蝉生存环境险恶,一生多灾多难,生命又如此短暂,但它小小的身躯里却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量,那种执着、顽强,令人由衷敬佩!
离开故乡三十多年,故乡的许多印记渐渐模糊,可是每当在他乡听到蝉鸣,总有一个寻蝉蜕的少年身影向我心底走来。想我人过中年,诸事无成,身体却每况愈下,还要为生计四处奔波,肩头犹觉有千斤重担;每每身心疲惫想要停下时,脑畔总会有一种声音响起,它时时鼓励我重新振作起来——这声音就是家乡原野上的蝉鸣。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3167.html
文章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