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都下载了,就差你了!扫码下载安装齐鲁晚报客户端“齐鲁壹点”,定会惊喜连连:想找记者维权?这里有600多位在线记者!想求医问诊?这里有公立三甲医院200多位医生大咖!想打官司?这里有省城100多位专业律师!
一朝结缘一世情
文/傅先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神州大地,席卷全国的反腐败风暴摧枯拉朽,雷霆万钧。从此,我有了“检察院”这个概念,知道检察院是惩腐肃贪的,很神圣!很庄严!这是我对检察院的第一印象。1993年,历城区人民检察院在我单位成立了派驻检察室,主任叫陈国良,五十多岁,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虽说陈主任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我们的关系也仅仅局限于见了面打个招呼而已,没有多少交流。一则,感觉检察院肃穆威严,不敢接近;其次,与派驻检察室没有工作联系。然而,有一天,不知何故,我竟然不可思议的走进了陈主任的办公室。陈主任热情地招呼我坐下,与我攀谈起来,询问我年龄多大?是哪里人?认识傅某某吗?“啊!那时俺爹呀”!他竟然认识我的老父亲!我们的距离马上拉近了,我立即改口称呼他陈叔,他也亲切的把我的姓去掉直呼名字。有了这层关系,我也就隔三差五和他聊聊天,我还清楚的记得,曾就什么是大案,什么是要案等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向陈主任请教,陈主任一一做了回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流的增多,我和陈主任的感情逐步加深,同时,对检察院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产生了几多神秘、几多敬仰。还曾梦想着“如果能到检察院工作,当一名身着检察服的检察官该有多好啊”。
1993年下半年至1994年上半年期间,历城区人民检察院在我单位查办了二起贪贿案件,并召开了法制教育大会,我有幸参加了大会,会后撰写了一篇述评,作为警示教育材料在全系统刊发。
1994年8月的一天,我在《济南日报》上看到了检察机关增编补员、面向社会招考的消息,历城区人民检察院增编补员17人。
“莫非真的与检察院有缘”!我“春心萌动”,“何不报名试一下”。但随后又听说“人员早已内定,考试只是形式”;“没有关系,考上也去不了,‘瞎子点灯白费蜡’、‘脊梁上抗石灰—白搭’”。我可不想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拿不定主意的我向陈主任讨教,他劝我报名试试并给我加油鼓劲。
“听人劝吃饱饭”。在报名期限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时候我报上了名。9月笔试、10月面试、随后是体检,一路“绿灯”。正当我高高兴兴地认为即将成为一名检察官时,不料“半路上杀出了个程咬金”,在政审和提人事档案环节出了个“小插曲”,单位给我提出条件,要走可以,必须交出房子,一手交房子钥匙,一手盖章、提档案。
“这可是一套档次较高的新房子啊!八十多平,双气,南北通透,在当时的洪楼地区是数一数二的,我刚搬进去还不到两个月,就让我交出房子,真是割我的肉啊!再说了,交出了房子,拖家带口的去哪里住啊!”我一时猝不及防,懵懵然、茫茫然。
事情重大,时间紧迫!我赶忙回家和家人商量,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走!“天无绝人之路”,岳父当时有一间小房,决定让我们去住。于是乎,我一家三口急慌慌的搬了家!当我把新房钥匙交出后,单位没有食言,随即办理了调动手续。
1994年12月,我终于幸运地踏进了历城区人民检察院的大门,从此开启了我长达25个年头的的检察生涯。原单位的同事曾多次对我说:“你当年交出的那套房子现在值二百万了,你后悔吗?”还有的说:“你当年要是不走,肯定提拔了,至少是个副主任(副职领导)了!”我笑了笑,没有直接回应,但心里想: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和检察院有缘!我热爱检察事业!我钟爱这身检察蓝!
25年来,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和成绩。曾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余家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几十次获得各种“征文奖”,被省社科联评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先进个人”,被省、市检察院评为“优秀兼职调研员”,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创人民满意活动”先进个人、“平安历城建设”先进个人,被历城区文明委评为“百佳文明历城人”,被历城区纪委评为“纪检监察奉献之星”等等。工作之余我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务到机关、学校、社区上优秀传统文化课三十余次。发表讴歌党、讴歌社会主义、颂扬真善美的诗歌散文上千篇,成为山东散文学会、山东诗词协会、山东周易研究会、山东青年作家协会等多家省级协会、学会的会员、理事、常务理事,历城区“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团”成员,“书香历城”阅读推广大使。2019年9月光荣出席“第二十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荣获山东省政法系统“光辉历程—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大赛二等奖。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3022.html
文章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