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都下载了,就差你了!扫码下载安装齐鲁晚报客户端“齐鲁壹点”,定会惊喜连连:想找记者维权?这里有600多位在线记者!想求医问诊?这里有公立三甲医院200多位医生大咖!想打官司?这里有省城100多位专业律师!
文/六月
邻居霞这天歇班,约我去赶大集,我很久没有去赶大集了。自从儿子上大学之后,在家吃饭的人少了,家又搬到距大集很远的地方,基本不用买很多菜,自己又怕胖,就近到超市买一点凑合着吃点就完了。但久而久之,超市的菜就吃腻了,甚是想念大集上那些原汁原味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鲜蔬菜。
我们骑着电动车一起穿过几条马路,终于到达十几里外的大集贸市场。远远就看见一堆堆的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有条不紊地忙忙碌碌。
乡下进城卖菜的农民,都自觉排成一行行一列列菜摊,或蹲着或坐着,面前摆着几样自家地里收获的蔬菜或水果。有刚从泥土里刨出来带着泥土气味的芋头、地瓜,有带着新鲜枝叶的瓜果桃梨,各种时令蔬菜粮食在这儿应有尽有。进城卖菜的农民大多皮肤粗糙,皱纹和指甲缝里还藏着灰尘和泥土,他们卖的菜,就像他们的为人一样朴实无欺,仿佛能品出阳光空气和雨水的味道。而那些经常盘据集头的商贩子的商品似乎就差了一些。
鲜红圆润的西红柿让我想到要做一顿美味可口的西红柿鸡蛋汤,带着藤蔓的扁豆角让我似乎闻到用辣椒丝爆炒出来的香味。付钱也很方便,不用找零,许多人面前都有一个压膜的二维码,拿出手机扫一下就行了。不一会,我们的电动车筐就满满的,脚下踏板空闲处也放上了几样。
霞还想买点油菜。眼睛正浏览着一份份油菜,忽然从菜摊后面,站起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妇女,手里捧一大把油菜,追着往她的电动车上塞,说:“尽管拿去吃!尽管拿去吃!都是自家菜地里种的…”霞赶紧谢绝,俩人像打架一样推却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摆脱掉。霞是县中医院的医生,卖菜妇女,大概是曾经找她看过病的病号。等到走远了,霞吁了口气,说:“买菜的时候,最怕遇到熟人了,越是遇到熟人越是不好意思,给钱又不要,卖菜都是为了挣点菜,很不容易,怎么能白要她们的菜。” 我忽然揣测起那卖菜的妇女心情,她会不会因为没送下两把油菜,下次去找霞看病时而心情不安,人心法则有时让医生也感到无奈。想像病人去医院看病时那种茫然无助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
赶集买菜的人大多眼瞅着菜摊,不大注意卖菜的人。而卖菜的人,眼都盯着面前走过的每一个人的眼神,无论你眼睛往哪里看,想买什么,他们一看就明白。我注意着菜摊,也浏览着人群。边走边想起很多年以前赶大集时,遇到的一个情景。看见一群人层层围着观看什么,我也挤上前去看究竟。只见集市人群中间跪着两个漂亮的姑娘在卖唱,为她们生病的父亲募捐,身旁放着一个募捐箱,面前是一些脏兮兮皱巴巴的人民币元角零钱。周围群情鼎沸,人畜粥粥,围观者众说纷纭,各种眼神和复杂表情都有。人生在世,真的是有什么也别有病,没什么也别没钱。看到这种情景,我深切感受到一种世态的炎凉,回家后写了一首小诗,放在抽屉里有时自己拿出来把玩。
飘落下来的零币
轻轻地摇头
元角的汗渍
怜惜你的年轻
婉转的歌声
同廉价的蔬菜一起出售
像翻涌的海潮
上一秤,下一秤
是谁的嚎叫引来
乌云洒落眼泪
在你屈膝的地方加速了
父亲的病情
…
现在网络发达以后,很多重病患者的亲属,在网上发动水滴筹,有时发现在朋友圈和各种群里转发,不知是真是假,但见各种证据齐全,看起来筹款更合法更容易些。现在似乎很少看见沿街乞讨或募捐的人了,这也是社会的一个进步吧。现在只要手里有部手机,动动手指人人都能赚钱。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互助以及各种免费义诊活动也日益增多。
我和霞在集市的另一头,又寻到一份不错的油菜,买上后,终于满载而归。满心欢喜,满心充实,胃也开始殷殷地期待了。
沿途看见许多新的居民楼拔地而起,道路越来越宽,古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还不忘保留祖先留下的痕迹记忆和精神,旧的传承与新的发展并行。小城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吃出品味,吃出层次是许多人的追求,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吃出健康,把疾病防患于未然。我喜欢赶集也喜欢逛超市,那种精挑细选,货比三家之后,购得满意物品的过程总给人带来很多快乐。
集市是一部充满活力的生活电影或话剧,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有开始,有高潮,有落幕,每天都在即兴上演,没有彩排,它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集市上有形形色色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商品。饭桌上的一日三餐,不可小觑,有历史有渊源有故事也有文化,关乎社会,关乎政治,也关乎宗教…最重要的是关乎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2993.html
文章类型: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