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都下载了,就差你了!扫码下载安装齐鲁晚报客户端“齐鲁壹点”,定会惊喜连连:想找记者维权?这里有600多位在线记者!想求医问诊?这里有公立三甲医院200多位医生大咖!想打官司?这里有省城100多位专业律师!
四月某日清晨,春光明媚,临时起意爬焦山。虽在镇江多年,对未曾谋面的焦山美景颇向往之,寻隙体验登山,也算补阙拾遗。
“人间四月,山寺桃花”,焦山的春景自是不必辜负。有时纵里寻他,身已至,心却远,终不得春之雅韵,不拘于物象,随心所至,自有赏心美景不期而遇。
焦山耸立江中,四面江水环绕,似中流砥柱,碧波万顷,波澜不惊。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焦山好似归藏了避于其间的东汉隐士焦光的灵性,分外清灵俊秀。不同于苏州园林小桥流水般的静谧,镇江的山寺多了一份仙气绵泽,意蕴悠长。
自待渡舫乘轮渡趋向江心,江水微波荡漾,四月和风拂面,清凉惬意。偶有白色颀长飞鸟划破长空,慕仙气而来,驾西风而去。渡轮缓缓,约十分钟,我便抵达焦山胜境。立于山脚,初见如入另一番幽秘之境。
进入焦山正门,越过不波亭,穿青石拱桥,进入内寺,即是定慧寺,又名普济禅寺。施耐庵在《水浒》中曾描述焦山定慧寺,“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定慧寺庙宇恢弘,遗世独立,颇有隐者风范。焦山中寺庵塔碑、亭台楼阁众多,尤以山裹寺闻名,曾吸引大批羁旅游客慕名,诸如陆游、米芾、郑板桥、柳亚子、康有为等人。仙山长存,游人不绝,总是有其道理,就像这座历经沧桑的定慧寺,久盛不衰。
在这与俗尘隔离的清净地,偶得的浮生一日中,漂泊的心得到短暂栖息。定慧寺前,僧人在不远的焚香亭中,恭敬续上一柱新香火。香烛气息弥散,烟雾一丝一缕,丝丝缠绕,盘旋着飘散,化为鼻息中的清淡幽香。于定慧寺旁的游凳上小憩,静观山中潺缓的溪水。天际忽如传来阵阵钟磬,声声悠远,清音袅袅。静心聆听着暮鼓晨钟,万物寂静,思虑得以暂停,心窍开悟,时间也在一瞬凝成永恒。
自定慧寺前向东,过东泠泉,经观澜阁,阁前兀自凹陷,江水从中经流,形成山中有水的妙境。流水前是一条狭长的花廊,花廊以紫藤缠绕,各色油纸花伞倒悬其中,嫣红、浅粉、淡紫、翠绿……,花开朵朵,水墨生香,引得行人频频留影。
沿乾隆行宫一路向北,便是焦山宝墨轩碑林。碑林一处藏有称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所谓南有镇江《瘗鹤铭》,北有洛阳《石门铭》,可见其极高的观赏价值。《瘗鹤铭》即著名的摩崖刻石,据说为东晋王羲之所书,被誉为“大字之祖”。因碑文书法“连笔圆润,落笔超逸,神采脱俗”,未具署名,不留纪年,至今对其作者众说纷纭。碑文原刻在焦山西麓断崖石上,后遭雷击崩落长江,其后经过多次打捞,复又坠江,再次打捞,最终于1960年合五块残石为一,砌入壁间。关于《瘗鹤铭》,还有各种传说流于后世,一传为王羲之悼念死去的两只仙鹤而作。
我惊喜于这偶遇的宝藏,久立在石碑前,仰首观瞻,不忍离去。这碑中文字古朴幽远,飘逸奇俊,凡而不俗,充满神秘意蕴,不由心生敬畏。我钦佩其甘于寂寞的品性,感叹其坎坷多舛的命运,心想大概这就是事物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经由文昌阁,拐角继续向北深入,路过抗英炮台,又是另外一番壮阔景象。炮台修于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坐落在阔大的东区山麓下。在一片绿茵草场的外围,块石嶙峋,连绵成山。石块之上有数个方形门洞,各个洞内均设有古炮。古炮虽简,却能御敌,蕴含着无数先辈的智慧。
从炮台山洞绕出,我沿着蜿蜒山麓小径,向人群稀少处前行。山坡上,树木密布成林,绿荫落下。抬头间,一束斜阳穿丛过,我拿起相机迅速拍下,唯恐惊扰了这缕余光。
转至后山脚下,是登山的入口处。修葺的青石板阶,连绵成梯,弯曲而上,望不到边际。走至此处已有半日光景,我有些怯步,不敢跨出向前,生怕到不了山顶。幸有前方的行人,给了我登山的力量。我循着前人的脚步,慢慢开启登山之旅。山路弯曲回转,就像前路未卜的人生,无法一眼望穿,不停向前,不停转弯,却总是雾里看花。
爬至山腰,离山顶已然不远。在吸江亭前石凳上休息时分,我极目眺望,看远山如黛,江水绵长。山立千年而不孤,水流万世而不绝,恍然间,感觉山已不是山,水亦不是水,而是远游诗人的多情灵魂,清秀瑰丽。十余分钟后,我沿着吸江亭前石阶继续向上攀爬。脚下的步伐越发急促,三步并作两步,愈想早些窥览焦山的全貌,似乎攀援而上的再也不是巍然屹立的山脉,而是徒步登山行人的殷切期盼。
终于,在坚持之下,我到达了焦山顶端。山顶是高耸屹立的万佛塔,在晨霜晚露的感化下,虽身至高处,看遍人世苍茫,仍具有淡泊身姿。我沿着万佛塔的四周细细观详,想找出它与别塔的不同。结果枉然,它与别的佛塔并无不同,抑或我蒙尘的双眸早已黯淡。登顶的喜悦,一瞬间又化为虚无,归于平淡。只有耳畔仍回响着山底定慧寺的钟声,空谷回荡,余音不绝。
我站在万佛塔前,想象自己化作了古塔前的一棵枯藤老树。我的灵魂已与雨露风霜融为一体,我的身躯站立在焦山山顶的土地上,感受云蒸霞蔚和山川湖海的滋养。朝夕之间,目送着身边匆匆的过客,顿觉一切皆变幻无常,如同晴好春日缤纷萧瑟的落英和文人雅士琢磨不透的心绪,或阴或晴。
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证明一生是怎样的命运。人生崎岖坎坷路,太过悲切不好,总要给生活一点眼前的希望,就像思绪的笔落下,一面怀想,一面止殇。
下山的路轻松了许多,过三诏洞,经壮观亭,内心澄净清明。焦光三诏不起的典故流传至今,宁为渔民治病,不愿朝廷为官,就如吴潜诗中所写,“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如此性情雅士,于山寺流水间苦行,早已看淡了世俗的尘嚣,似一股清流生于浊世。
谁说人生之路不似这登山路?漫漫人生路,行之如天涯羁旅,有些事物终将远逝。不如暂且随风归去,没入这千年古刹,静听山寺流水中的一缕清音。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2991.html
文章类型:
 景物或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