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都下载了,就差你了!扫码下载安装齐鲁晚报客户端“齐鲁壹点”,定会惊喜连连:想找记者维权?这里有600多位在线记者!想求医问诊?这里有公立三甲医院200多位医生大咖!想打官司?这里有省城100多位专业律师!
一
1898年9月20日,农历戊戌年八月初五日,戊戌变法第一百零二天,戊戌政变前一天。
这一天,光绪皇帝接见了两个人,一个是已经下野,以个人名义来华游历的伊藤博文,一个是袁世凯。关于接见伊藤博文的原因,杨崇伊在给慈禧太后的奏折里已经有所提及,“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臣虽得自传闻,其应如响。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甲午一役,清军溃败,伊藤博文已是慈禧太后的眼中钉,又闻来华是为做改革顾问,将专政柄,无论有无坐实消息,对于政治敏感性十足、政治水平颇高的慈禧太后而言,她相信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在她看来,如果光绪皇帝任用伊藤,得到洋人的帮助,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她绝对不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故在前一天急匆匆返回西苑,于初五日中午在光绪接见伊藤博文时坐在帘后监听。
伊藤博文何等精明,他一眼就看出来,谁才是这个帝国真正的主人。在乏善可陈的简单对答后,伊藤博文就告辞了。关于此,张荫桓回忆说:
伊藤觐见,又系我带领。时太后在帘内,到班时,我向伊藤拉手,乃外国礼而太后不知。上殿时挽伊之袖,对答词毕,又挽伊袖令出,就赐坐,太后皆视之。
二
另外,扯远一点,后来庚子国变,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的原因之一,也是端王载漪在讨论如何解决义和拳与列强冲突的御前会议上,为了自己的主张,肆意撩拨皇太后的情绪,“以为义和拳声势之所以一波高过一波,主要是因为洋人的欺负,而洋人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欺负这些中国人,而是要推翻皇太后的统治,重建一个新政府。”端王的鼓噪击中皇太后的心病。
三
接见袁世凯是在伊藤博文之前,这是七天内袁世凯第三次被光绪皇帝接见,前两次分别是9月16日被擢升两级与9月17日向光绪皇帝谢恩。袁世凯在召见的最后委婉地向光绪皇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在《戊戌纪略》里记载:
“古今各国变法非易,非有内忧,即有外患,请忍耐待时,步步轻进,如操之太急,则生流弊。且变法尤在得人,必须有真正明达时务老成持重如张之洞者,赞襄主持,方可仰答圣意;至新进诸臣,固不乏明达猛勇之士,但阁历太浅,办事不能慎密,倘有疏误,累及皇上,关系极重,总求十分留意,天下幸甚。臣受恩深重,不敢不冒死直陈。上为动容,无答谕,请安,退下”。大意是变法他袁世凯支持,但是应该选用类似张之洞这样的老成大臣来主持,而新进的这帮人资历太浅,树敌太多,但是此时已经心灰意冷的光绪皇帝没有给他什么回应。此外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袁世凯给光绪皇帝建议的真诚性。
四
随后,袁世凯辞别光绪皇帝,“即赴车站”,登上了回天津的火车,他要解决一个在他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决定,如何面对荣禄。日记记载:“抵津,日已落,即诣院谒荣相,略述内情,并称皇上圣孝,实无他意,但有群小结党煽惑,谋危宗社,罪实在下,必须保全皇上以安天下。语未竟,叶祖邽入坐,未几佑文亦来,久候至将二鼓,不得间,只好先退晚餐,约以明早再造详谈。次早荣相枉顾,以详细情形备述。在杨天石所写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一文中,写到“初六一早,荣禄主动到袁处了解情况,袁详述谭嗣同夜访情节。二人商量如何保护光绪皇帝,没有找到办法。当晚,御史杨崇伊带来了慈禧太后当日宣布训政的消息,荣禄特意召见袁世凯。初七日,杨崇伊返京,他带走了袁世凯告密的全部信息。
五
综上,袁世凯是告密了,但是他告密并不是戊戌政变爆发的原因,只不过因袁的告密导致政变的程度加剧、逮捕的范围扩大了。那么除此之外,彼时历史情景中的袁世凯还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吗?他能在谭嗣同没有什么保障的劝说下把自己的靠山杀掉吗?
后记: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历史人物都没有教科书、网络上所描述的那么简单,事情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好多误解、时差、纠结最后导致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个个历史结果。再加之,不同统治者根据其统治需要,会不断修改、完善、应运(时)而生成利于自己统治的一些个舆论。如今,我特别害怕也疲累听到某人对事情的看法是先入为主,是贴标签。比如提到袁世凯、提到慈禧太后,就给出一番符号化的评价,我真是怕极了。
参考资料:
凤凰网纪录片
《义和团的崛起与覆灭》 马勇
《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 杨天石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2976.html
文章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