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为什么会出这么多大学生?高李村为什么被称为“状元村”?它的背后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在高李村,村里最受尊重的人不是有钱人,而是教师。在村小学,假若问任何一个小学生“长大后想干什么”,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回答“当老师”。
-
-
父亲是大山,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登攀;父亲是路标,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追逐。
-
爸爸今年79岁,退休前是乡镇司法所所长,中共党员,曾获“招远市十佳公仆”“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谈到这些荣誉,他说:“党的眼睛是亮的。”
-
是国学拯救了国家,还是国家拯救了国学?我想,如果现在的中国还是那个积贫积弱的王朝,估计不会有外国人热衷于学习中华文化吧?——当然,这里是说一般的外国人,少数的汉学家除外。
-
梦是很神奇的,能把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变成“真实可感”的事。把梦境当作了真实,现实就变成了梦境,这其中竟包含有辩证法则!
-
十五年前我到过山东的许多地方,像青岛、崂山、威海、烟台、蓬莱、曲阜,还爬了泰山。就是沒有来过济南。我对济南的印象只是停留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里,在刘鄂的《老残游记》里,在电影《济南战役》"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里,还有就是在李清照的诗词里,要不就浓缩在趵突泉的名气里了。
-
三国时代,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战争频仍、鼓角争鸣的时代。让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去寻找三国里的邹城记忆。
-
直到今日,又有多少人浑浑噩噩、麻木愚昧,只知追逐衣食利禄呢?一旦食不能果腹,衣不能暖身,于是就怨天尤人,这是心胸狭隘所造成的。
-
我初到邹城,一切都很陌生,同事孙绍义虽是青岛人,但一直在邹城上学,对县城很熟悉,他便当起了我的导游。
-
我的老家在孔子的诞生地——尼山,生我养我的村庄叫颜母庄,相传是孔圣人的姥姥家。也许是沾了太多圣人灵气的缘故吧,这里每年出的大学生都比周围村庄要多得多。
-
-
-
一代人有一代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活法不同而已。年长者即不必要求后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年少者也大可不必对年老者指手划脚,只要各自高兴快乐就好。这个话题也许属于老话重说,里面的一些话可能是许久之前的事情,但其意思放在当下依然适用。恰逢毕业生就业季,就把很多年前的感悟翻了出来,希望对年轻人有所帮助。
-
通过生活中的从油灯到电灯的变化,透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变化。文中不乏有趣的小故事。
-
冬日的唐王河公园比平日冷清了许多,游人稀少,我得以独自享受这难得的寂寥。此时,一潭镜水临照的河面上,芦苇披霞,烟波渺渺,野鸭成双。此情此景,令我不禁吟出《诗经》中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