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都下载了,就差你了!扫码下载安装齐鲁晚报客户端“齐鲁壹点”,定会惊喜连连:想找记者维权?这里有600多位在线记者!想求医问诊?这里有公立三甲医院200多位医生大咖!想打官司?这里有省城100多位专业律师!
你若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头一个遭遇的就是《诗经》,与《诗经》一见钟情,则始于《关雎》。而在《关雎》里,有两个状物,让人魂牵梦萦了数千年,一个自然是“窈窕淑女”,另一个,则是“参差荇菜”。女子的美自不必说,而参差的荇菜,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更深远更辽阔的联想:平缓的河岸,缓缓的水流……纤纤手,脉脉情……错落的水草,拂过读者芜杂愚钝的内心,把所有的美好一一惊醒。
自荇菜开始,形态各异的草们在诗经里此起彼伏,摇曳生姿。如飞蓬,如芣苢……岁岁枯荣,历经千年,生生不息。青青草色,一路蔓延,直至铺满唐诗、宋词。千年的诗词歌赋中,那些优美的诗句依草而兴,这样的诗句怎不让人意乱情迷!是啊,这么多年来,有谁能分得清是因为荇菜成就了《关雎》,还是因为《关雎》才让人难以忘怀荇菜呢?
我小的时候,十之八九的人家家里是没有钟表的,计时的沙漏也不可见,至于更夫,大约老死于民国以前吧。父辈手搭凉棚目测日影,以竿为尺,把一日二十四时分割推算。至于四季的演变更替,草,才是农人眼里浑然天成的日历。
一年四季春为首。春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从米粒儿大的草芽倔强地拱出泥土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季节就都有了参照。“草色遥看近却无”,悄悄地,一丝鹅黄沿着干黄的草棵往上蹿,鹅黄、嫩绿、浅绿、草绿。由浅到深的草色,是时光温度计上的刻度,当草色变成满眼深绿的时候,夏天就来临了。整个夏天,草们率性张扬,无边的绿,在天地间挥毫泼墨,肆无忌惮。终于,一切都纵欲过度似的,当露水凝结成霜,草木在秋风里,开始摇落。枯黄的草茎,让人想起暮成雪的青丝,直引得文人墨客在秋风里捻须吟哦空悲切。记不起是从哪天开始,北风起,风如刀,草们翠销叶残,一下子苍老了下去。在一年中最后的这个季节,草们零落成最后的意象,被冰雪封存起来,孕育下一个春天的诗行。
在我人生的四季里,草和我的童年紧紧纠缠在了一起,并生出了无穷的乐趣。正如沈复老先生所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我的童年与沈复老先生何其相似:也常常蹲于花台小草丛杂处,以丛草为林,观二虫斗草间。
牛筋草,是很难拔出的一种,我们私底下叫它:拽倒驴。那时候我们要是想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就找一棵大牛筋草,轮番去拔,谁拔出来了,谁就胜利了。到现在,一想起那时候拔牛筋草时龇牙咧嘴的怪模样,仍禁不住笑出声来。狗尾草高挑着像狗尾巴一样的草穗,和风而舞,很是招摇。我们拔出它的草穗,把抓来的蚂蚱呀、蟋蟀呀、蜻蜓呀……悉数串到狗尾草的草穗上,那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蒲公英是我们最好的玩具,当它的种子成熟了,我们掐一朵,用力一吹,那些种子就乘着降落伞远行去了。放飞的那一刻,童年的我们感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那些小伞样的种子,在风的助力下在田野里逍遥,它们会到哪里去呢?它们会遇见谁呢?蒲公英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它把我们童年的心事都带到遥远遥远的地方去了。
追溯。相传神农氏见鸟儿衔草籽,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自此,草献其籽其茎其叶其根其汁,尽归人所用。不是吗?从人类长出第一颗乳牙,就开始了对草的咀嚼。从神农氏尝百草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草,成为人类生息繁衍的庇护神,它让人类立于天地间,站上了食物链的最顶端。上下五千年,草始终伴随着人类,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从蒙昧到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让我们好好看一眼草吧,其形百态,叶或窄或宽,花或简或繁,香或浓或淡……人类从审视一株草开始,由物质到精神,从果腹到逐渐懂得了审美。是草,让人更像人。
翻开字典,查阅草的前世今生,发现,草一直活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舞台上,柔弱中透着森森罡气。东晋时,前秦与晋相争,前秦以90万众攻晋,兵陈寿阳,秦王苻坚北望八公山,疑草为兵,后退,遂兵败淝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以柔弱之躯,竟屹立于兵书史册!
追寻中国的历史,发现,在更朝换代中,如若少了草的烘托,中国历史上必将缺失最重要的人文精神——侠义之气。正如清人黄小配所说:昔刘邦以亭长而定汉基,朱元璋以布衣而定明祚……天命所属,多在草泽英雄。故,英雄揭竿,始于草野。至于,草船借箭,“一天浓雾满长江,远看难分水茫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草的妙用,千古流芳。至于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雪山,在草地,草,又一次成为中国的军粮,它用它的根茎,喂养了中国的革命。直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两山”理念,让草焕发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一草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天地生万物,万物有佛性。从发芽、开花、结果,一直到消亡,再到轮回,草的一生,也是一场参悟,一场修行。当你读懂了一颗草,不由你不向它致敬。
来生,就变成一株草吧,在风中,与天地自然和鸣。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3144.html
文章类型: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