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都下载了,就差你了!扫码下载安装齐鲁晚报客户端“齐鲁壹点”,定会惊喜连连:想找记者维权?这里有600多位在线记者!想求医问诊?这里有公立三甲医院200多位医生大咖!想打官司?这里有省城100多位专业律师!
[前言]
从小生长在大明湖畔,一直渴望为家乡写点什么。散文诗歌现实主义、历史题材小说自有作家大咖笔耕不辍,而我总想为济南创作一部传奇故事。我希望这个故事可以从传说出发,沟通古今,将神话与科幻、奇幻相融合,讲述一个可以跨越古今未来的济南故事。
这个故事将从华不注讲起。因为华不注又称金舆山。唐景椿先生考证说,此即传说黄帝发明指南车之处。虽然作为学术观点见仁见智,但对这个传说的诠释我印象极为深刻。更何况山上有龟蛇二石。龟蛇者,玄武也。玄武者,主天下。山下更有千年古观华阳宫。传说华阳宫下还有地宫。

济南市区东百里为章丘。章丘龙山区,不仅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发祥地,而且与蚩尤的传说有关。在上古时期属于东夷九黎部落。中华始祖先民在此地繁衍生息。所谓龙山小米、明水稻不仅在今天驰名天下,也存在于上古传说中。所谓蚩尤八十一兄弟食沙石子,当为小米。考古学家也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约一立方的小米。不仅如此,在平陵城(古有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的说法),至今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那传说是一个叫老李的老头(山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关老李的传说。这个传说似乎与夸父追日还有关系)受仙人指点,向西南走3200步,有一棵酸枣树,旁有九九八十一个青石辘轳围成的古井。绕着一棵酸枣树左三圈右三圈的转,一拍树,一座黄金之城从大河中喷薄而出,老李进去后,看到里面到处是黄金白银青铜器。人来人往,富贵繁荣。但在关城门的那一刻未能出城,从此留在了黄金之城。从此每隔六十年,黄金之城从河中出现,人们会发现一些青铜器,据说就是老李偷偷从城门里塞出来的。
这个传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九九八十一者,蚩尤九黎部落也。而济南西南方向恰恰是传说中蚩尤的九黎之城:致密城。有关致密城的传说广泛流传于汉苗等族人民中,而且故事惊人地相似,都涉及到黄金之城。其实所谓黄金之城是真实存在的。在中国北方农村几千年来都流行黄泥土坯为房的建筑。在蚩尤时代这是最先进的建筑。龙山遗址中就已经有了这种房子。同时在传说中蚩尤又发明了青铜器。传说他在山东邹城的葛炉山冶炼青铜。现代考古证明,在上古时期此地确实有铜器冶炼的痕迹。当然主要是红铜。不过龙山文化中并没有青铜器出土。
这都不是我关心的。我关心的是如何把传说变成更有吸引力的故事。在有关致密城的传说中还有几点是真实的:第一,致密城沉入的大河即今日济宁、菏泽、巨野等地的南旺大运河;第二,传说中的蚩尤旗常现于南旺上空。据说有时可达数月之久。关于蚩尤旗一曰战旗,其色红色,上有龙凤(龙凤最早是东夷部落的图腾);一曰彗星。在今天苗族同胞的巴代文化中,蚩尤旗仍然是苗族人民的文化象征。里面还有许多神秘的故事值得研究和发掘。也是再创作过程中,我才知道山东济宁不仅是孔孟之乡,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太昊伏羲、少昊、黄帝、炎帝蚩尤都与济宁这片神奇的土地有关。我本意是只想写济南,可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个故事不仅涉及到泉城济南,不仅涉及到泉水文化,龙山文化,而且涉及到大运河文化,中华文明起源,我本想写一个济南故事,可后来却变成了一个山东故事。
作为经济学家,我一直试图探索一条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道路。但是要开发出有价值的文化衍生产品,写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科幻元素融入进去。所以我大胆让黄帝蚩尤在今天重逢。历史冲突、文化冲突、种种冲突交织在一起,这些冲突背后又与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开发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足够现代感和未来既视感的文化产品。感兴趣的投资团队,特别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投资感兴趣的团队可以关注一下这部作品。
我把上述种种想法融入了小说创作过程中。希望可以借助作品为济南山东父老开发出一些独特的有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我们山东的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但是恕我直言,普遍缺乏深度发掘和创造性的文化再造。所以,我很想借这部作品尝试一下。当然,关于炎黄蚩尤的恩怨那是神话传说的一部分。我并不想站在谁的立场上党同伐异,对这些中华文明始祖指手画脚。一切只是为了故事而人为设定。所以也请各位炎黄子孙恕我不敬。我真的没有贬低任何始祖的意思。
说这部作品不想引起社会关注那是假谦虚,但是我没有任何名气,也不想有名气。更不要说出版的可能性小于等于零。所以靠小说出名的想法还是留给专业作家吧。然而作为大明湖畔长大的泉水儿女,我一直渴望为家乡创作一部与众不同的东西。就像小时候爱极了自己的长辈、老师,不管我买什么都无法表达我的感情。用雪碧瓶子亲手制作出的花篮虽然粗糙难看,但毕竟是自己真情所至,那才是我应该献给古城济南和泉城父老的礼物。
是为前言并序。
[附注:小说仅在济南、山东门户网站上首发。欢迎转载,拒绝剽窃。谢谢合作!]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3097.html
文章类型:
 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