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下载了,就差你了!扫码下载安装齐鲁晚报客户端“齐鲁壹点”,定会惊喜连连:想找记者维权?这里有600多位在线记者!想求医问诊?这里有公立三甲医院200多位医生大咖!想打官司?这里有省城100多位专业律师!
虽又是一年春节的到来,但年味已远没以前那样的浓重,我近几日努力的回想着那慢慢流失的年的味道,也极力搜寻着家中能反应年已到来的信息和元素。然自己不禁黯然失落,因为我发现年味愈发变得淡了许多,那种童年时代,美好的感觉已一去不复返。当时虽然经济条件远落后于现在,但是那种快乐确是现在难以体会的。
印象中,当时年的味道始于我寒假的来临,应该有一本寒假作业,有一毛两毛五毛的零花钱,当时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虽然只有寥寥五元、十元,但是对自己来说确是弥足珍贵的,我总是把积攒起来的许多红色版的一元钱藏起来。当时的压岁钱都喜欢用新票子,而我更喜欢几毛或一元的零钱,因为面值小的钱才舍得去花。那时候我每天都要拿着几毛钱去代销店,或买几包唐僧肉、几盒擦炮、几个滴答筋、或买个飞天烟花或小陀螺之类的玩意,物件虽小,其带来的欢乐确是极大的。就这样我去代销店一趟又一趟“为拉动九十年代的经济增长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
现在农村的物质条件确实是极大丰富,以前冬天能吃上反季节蔬菜便是很大的奢求,更别说反季节的水果了。现在每个村中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商品的极大丰富更是远胜过以前。现在孩童手中的玩具多半是智能自动的,其价格也是远超以前,不知是否他们能有我们以前的快乐。
正式春节的前奏曲当然是小年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就是把去年张贴的木板年画版的灶君画像更换一副新的。对于其张贴也是有讲究的,灶君的画像不能正贴,而要斜着贴,叫做“灶君爷向里倒,打的粮食吃不了”,然后用高粱杆扎一个小马,一起同旧的画像烧掉,就是让灶君骑马上天。当时我就在想既然灶君为神,当然是可以腾云驾雾的,大可不必骑马上天,后来看西游记中众多神仙都有坐骑,或许才晓得其中之道理。也就是这一天灶君去天庭向玉帝汇报一年的人间工作,而至于专门用于供奉灶君的灶糖则是为了讨好他,让他专为人间言好事,不过最后这些美味倒是讨好了我们才是真的。过了小年,年味变得更浓了,这一点在年集上体会的更为深刻,当时小孩子都喜欢去赶集,因为可以买好吃的好玩的,越是临近春节,其赶集的人越是多,拥挤的很,也热闹的很,四处的叫卖声更是不绝于耳。说到贴春联更是每年的必备,除非家里有老人老去,三年不可张贴春联外,其余各家各户不分贫富,都会贴春联,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春节文化标志。我们村南有一个土地公庙,现在被村中供奉,每当过年愈是香火更旺,家家户户都带着贡品和鞭炮去供奉,也算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和向往。不过要说庙周围空气质量,PM2.5肯定要多次爆表了。
现在过年,包水饺、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服等习俗都在,而内心总是感觉缺失了某些东西,应该是真的长大了,那种过年的快乐更多的是属于那些稚气孩童吧;而现今唯一不变的,就是外出打工的人不管多远,大都回家来团聚的那份执着吧。
新年的钟声响起了,村子到处都想起了鞭炮声,那声音一阵又一阵,时而近,时而远,时而低,时而高,在这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我逐渐进入了梦乡,愿猪年大吉,一切安好!
印象中,当时年的味道始于我寒假的来临,应该有一本寒假作业,有一毛两毛五毛的零花钱,当时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虽然只有寥寥五元、十元,但是对自己来说确是弥足珍贵的,我总是把积攒起来的许多红色版的一元钱藏起来。当时的压岁钱都喜欢用新票子,而我更喜欢几毛或一元的零钱,因为面值小的钱才舍得去花。那时候我每天都要拿着几毛钱去代销店,或买几包唐僧肉、几盒擦炮、几个滴答筋、或买个飞天烟花或小陀螺之类的玩意,物件虽小,其带来的欢乐确是极大的。就这样我去代销店一趟又一趟“为拉动九十年代的经济增长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
现在农村的物质条件确实是极大丰富,以前冬天能吃上反季节蔬菜便是很大的奢求,更别说反季节的水果了。现在每个村中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商品的极大丰富更是远胜过以前。现在孩童手中的玩具多半是智能自动的,其价格也是远超以前,不知是否他们能有我们以前的快乐。
正式春节的前奏曲当然是小年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就是把去年张贴的木板年画版的灶君画像更换一副新的。对于其张贴也是有讲究的,灶君的画像不能正贴,而要斜着贴,叫做“灶君爷向里倒,打的粮食吃不了”,然后用高粱杆扎一个小马,一起同旧的画像烧掉,就是让灶君骑马上天。当时我就在想既然灶君为神,当然是可以腾云驾雾的,大可不必骑马上天,后来看西游记中众多神仙都有坐骑,或许才晓得其中之道理。也就是这一天灶君去天庭向玉帝汇报一年的人间工作,而至于专门用于供奉灶君的灶糖则是为了讨好他,让他专为人间言好事,不过最后这些美味倒是讨好了我们才是真的。过了小年,年味变得更浓了,这一点在年集上体会的更为深刻,当时小孩子都喜欢去赶集,因为可以买好吃的好玩的,越是临近春节,其赶集的人越是多,拥挤的很,也热闹的很,四处的叫卖声更是不绝于耳。说到贴春联更是每年的必备,除非家里有老人老去,三年不可张贴春联外,其余各家各户不分贫富,都会贴春联,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春节文化标志。我们村南有一个土地公庙,现在被村中供奉,每当过年愈是香火更旺,家家户户都带着贡品和鞭炮去供奉,也算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和向往。不过要说庙周围空气质量,PM2.5肯定要多次爆表了。
现在过年,包水饺、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服等习俗都在,而内心总是感觉缺失了某些东西,应该是真的长大了,那种过年的快乐更多的是属于那些稚气孩童吧;而现今唯一不变的,就是外出打工的人不管多远,大都回家来团聚的那份执着吧。
新年的钟声响起了,村子到处都想起了鞭炮声,那声音一阵又一阵,时而近,时而远,时而低,时而高,在这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我逐渐进入了梦乡,愿猪年大吉,一切安好!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3056.html
文章类型:
 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