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淑云
人生在世,必得遵守相应的规则。追逐爱情的路上,必得接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享受小家的幸福,亦得赡养老人,让他们幸福快乐地安度晚年;赏花亦必有爱花之心,不践踏一草一木;奔赴未来的路上,与时间有个美好的约定,等等,遵从一些有形和无形的“契约”,享受既受约束,又相对自由的快乐生活。
我亦是“契约人生”的践行者。虽然浪漫的爱情曾一度是我灵魂的信仰,但我并没有签约爱情,知道它是个不太靠谱的东西。
早在三十年前,我与时间签约,三十年后,让它还一个全新的我,一个理想中的我。
三十年前,我很看重自己,觉得自己是块料儿,而且是块了不起的料儿。木材里,我最喜红松木,这一切缘于我的母亲,她老人家对红松木似乎颇为重视。
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对家具的概念大都是结婚用品,女方的陪嫁,或者男方父母为儿子娶媳妇定做的家具。像父母这样结婚多年的人来说,现有的、能凑和的基本上不再花钱置办。
记得那一年我们家刚搬进新房,住进去之后,父亲觉得里面空空的,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实在说不过去,于是便找来木匠,一下子做了大小的五件:衣橱、酒柜、高底柜、电视柜,小茶几。村里的木匠不会做沙发,父亲便在镇木器厂定做了两个单人沙发,打算将它们和那张小茶几,一起放在他和母亲的卧室里。
家具刷好油漆,在房间里摆了没多久,沙发也送来了。在当年,殷实的家境和父亲的威望无疑给这些家具镀上了一层金边,引得一些乡邻慕名前来“参观”。
来的人看得很仔细,母亲更像一位培训过的讲解员,讲得认真仔细,对每一件家具每部分的用途亦如数家珍,甚至连衣橱里的抽屉都拉开来给人看。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不负那一双双热情的目光。
记得母亲每件家具的解说词里都有“红松木做的”。从那时起,红松木于我而言,其价值是至高无尚的,其意义亦非同凡响。
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是母亲眼中的那块比较不错的红松木——凭借天然的本色、清楚的纹理和饱满的线条,即便成不了栋梁,至少应该做成好看耐用的家具。那时候总觉得有朝一日,自己“这块料”应该派上很好的用场。
每每与人相处亦是如此,遇到赏识自己的人便暗下决心,不负人家对我这块“榆木”(又愚又木)的好与信任,亦常常怀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这种意念支撑了我很多年。
从怀有这种意念至今,时间的利刃在我身上留下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疤痕,光阴里也从未停止自己的成长,跟随时间的脉络,修理自己亦很直接——大刀阔斧,毫不含糊。可是这样修来修去,把自己修得越来越不像自己,离本真的自己愈来愈远,与理想中的自己亦隔着万水千山。
“一个很好的人,一个有胆识、有勇有谋、有作为的人,一个幸福快乐的女人”,这是三十年前“与未来契约里”的自画像。
本以为穿越三十年的时光隧道,走出来的即便不是理想中的自己,至少与那幅自画像相差无几,原以为这样才更像自己,才更符合自己的人生行程。只是没有想到,三十年之后,我没有变成自画像里的那个人,而是变成了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曾经的执着变得松懈不堪,立下的志向亦变得面目全非。再回头去看,似乎把自己画成了一张圆饼——做的仅是望梅止渴的事情。
当年签约时那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如今亦成了名副其实的黄脸婆。这一发现令我无比沮丧,几十年苦苦地挣扎,忍辱负重,却没有换来想要的生活。责怪时间负了我,它没有尽到它的责任和义务,它只是用自己的权利认真地将我变丑、变老。
尽管已接近知天命的年龄,骨子里却依旧有着少女的天真,对未来依然有着无限憧憬。但也终于明白,契约人生里有的是无果的爱情和“颓废”的人生,活到中年的境界,是与自己和解。
无论你变成了怎样的人,自己满意与否,余生的光阴——除了无比地热爱、坚强地面对、不停地成长,再没有任何一种方式可以另辟捷径,让你圆满而又快乐的到达终点。
蒙田说,我们的生活半是疯狂,半是谨慎。
寻常人生,疯狂和谨慎未免过于极端,循规蹈矩的日子亦显得有些死板,总该有些活色生香的信念相随。
看来余生的日子,与时间的契约还得继续签下去。签了约就像买了彩票,中不中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念想搁置在途中,会有所期待,有所憧憬,享受心中有爱,出门有朋友,家中有温暖,日子如行云流水一般舒适、惬意的生活。
当然,这个约照样不会太短,这一次将余生的光阴全部囊括在内,希望走近坟墓的那一天对自己说:你真棒,后半生做了最好的自己,成为理想中最幸福的女人!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2515.html
文章类型: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