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老家来,发现了一个剪贴本,是自己当年曾经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一些随笔,有些纸质已经发黄了,看着它们,不禁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我虽自幼喜爱文学,但是起初并没有奢想能为报刊投稿。到了眼花的年纪又萌生了“爬格子 ”的念头,追根溯源,还真该感谢妇联“娘家人”呢。
1990年三八节前,在市妇联妇女干部座谈会上,按照妇联主任的要求,自己以“我是如何注重家庭教育的”为题,自吹自擂了一通。结果,反响之强烈出乎意料之外。随后,地、县妇联及有关单位相继邀我去做家教报告,菏泽市报还以“宋秀真家庭教育报告会引起轰动”为题做了报道。而当时我却顾虑重重,既有“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顾忌;又有自己的做法不尽科学,生怕缪误流传的担心;还有儿子尚未成才,吹之过早的隐忧。然而,组织者的盛情相邀,听众的热情首肯,捧得我这个“半瓶子醋”先后逛荡了十几场。
期间,为了不愧对听众,自己又学习了一些家庭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以充实自己。没想到边讲边学,不但使我越发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而且也萌发了为家教奉献一点爱心的愿望。于是,在省、地、县妇联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开始写家教稿件,先后被《菏泽日报》、市电台、省电台和《大众日报》等采用。
这样以来,我信心大增,便又开始写一些随笔。有耕耘就有收获。自己的稿件陆续被一些报刊杂志采用。我不知道这些稿件能否给读者以启发和帮助,但是写稿却给我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写稿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希望。好似农民撒下一粒种子,就盼着它开花结果一样,每寄出一篇稿件,我就生出一份希望,期盼着它能被编辑看中,能让读者喜欢。及至它真的变成了铅字,心中便涌起一阵激动,一份喜悦。有时候竟然喜形于色,不加掩饰,全然不顾旁人会不会笑自己敝帚自珍。希望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动力。希望常在,追求常新,生活便更有意义。
写稿为情感之泉拓开一条渠道。生活是多彩的,人的感情也是丰富的。我也有喜有悲,有爱有恨,但我不会高歌低吟,也不会“快三慢四”,每每有激情奔涌时,我便倾注笔端。盛意浓情顺着笔尖流淌,只觉得酣畅淋漓。此时写稿便成了一种情感宣泄、精神享受。
最大的收获还是它促进了读书。要酿蜜必须采集百花,为弥补自己的学识浅薄,就努力学习写作知识,看理论书籍,阅读报纸杂志,欣赏文学名著。书为我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为雨果、巴尔扎克的艺术魅力所倾倒,为蒲松龄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而叫绝,为高晓声辛辣幽默的语言而赞叹,为池莉真实细腻的文笔而折服……读书令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其乐无穷。
写稿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写的大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是它们曾经让我感动,让我激动,让我难忘。同时体现了我们这个大家族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甘于奉献、崇尚知识和自强不息的家风。
我写稿的历史不长,数量有限,质量更是令人汗颜,对于别人来说这些东西也许一文不值、微不足道,但却是我心血的结晶。所以我决定把它们整理出来,建个《敝帚自珍集》,让回忆纪念最初的感动,也让孙子看看,以便了解我们的家风,并将其发扬光大。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wenxue/2512.html
文章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