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听到许多老年人感叹: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是啊,流传数百上千年的传统节日应该怎样过呢?笔者认为传统节日还是应该按照“传统”的习俗办!这是传承民族节日的使然,更是民族文化和孝文化延续的必须——否则,传统节日就失去了“传统“的意义!
众所周之,春节的由来不仅历史悠久,并且有很多感人的孝文化故事的传说……虽然人们对春节的由来有所争议,但中华民族所有的节日中,除了春节,又有哪个节日能使人们如此重视?
记得单位一位老同事给我说,他早年当“知青”时,春节前家长们去火车站接他们的感人场面至今记忆犹新。那个年代每逢春节临近,家长们每天下班后都相约去车站等很长的时间,有时可能还会连续去很多天——因为家长并不知道他们归来的时间和乘坐的车次。这位老同事给我说,他当时也认为家长没有这个必要,后来才明白是家长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父母对过年期间家人能够团聚的期盼。
很多老年人认为年轻人对“过年”的兴致逐渐衰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渐淡漠,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将有可能出现断裂……这种预测也不能说没有可能。由于近些年国外那些所谓的“新鲜事物”泛滥和国外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冲击,使得我们自己传统的节日逊色不少——但必须指出的是:近些年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宣传确实也太少,这不能不说是年轻人淡漠传统节日的原因之一。
如今年轻人对春节的印象不外乎是春节期间乘车难,民工回家去过年;孩子压岁钱不少,职工放假休三天……而更多具体的体会是:火车票买不到、乘坐长途汽车怕不安全、飞机会因为天气原因晚点……早时说的“苛税猛于虎”,如今成了“过年猛于虎”的新版。其实,过年需要的并非是大鱼大肉华丽衣衫,仅是亲情间的一个团聚机会,友情间感情交流的平台。老祖宗们设立春节的目的,恐怕也是给人们设立一次家庭欢聚的桥梁——这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
如今人们的生活习俗已经不能同早年相比,因工作或学习远在他乡甚至国外的比比皆是,假如春节实在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也无可厚非——但礼数还是应该遵循的。比如给家人或亲友寄送点有意义的礼品,在电话中温馨的祝福和问候……只要真情的传递出自己的感情,家人和亲友自然会心有灵犀。当然,如果在百忙中或者在异国他乡能回家过年,不仅自己愉悦,也满足了家人的期盼。尤其老人,更会欣慰至极。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能回家过年还是尽可能争取回家,如果有条件更应该常回家看看。人生一世并不那么漫长,能经常回家孝敬一下父母,尤其同老人一起过年,是他们的期盼,也是咱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2019/03/2148.html
文章类型:
 谈古论今
 
 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