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南有一名山,被称作云龙山,因其春夏之际,山中雾气环绕,状似飞龙而得名。现在云龙山已经成为徐州标志性的景点。我在徐州生活不久,怀揣一种心愿,要尽情地欣赏云龙山的风景,遂决定独自坐车前往。
当我抵达云龙山脚,仰望这座从平地而起的山峦,一股清秀之气扑面而来,这引发了我对于她的好感,趁着兴致乍起,唯仔细地品味这山中的别样天地,才不枉负大自然的盛情。
云龙山脚西北边是黄茅冈。山冈的东面石壁光滑峭立,仰望临近的浅浅水塘,其中白石交错横列,低矮的草丛茂盛地生长,高挑的芦苇迎着凉风自由摆荡。
沿黄茅冈再向东行走,潺潺的清泉从山涧汩汩飞流,窜入水池,溅起层层晶莹剔透的银珠。活水源源地汇入水池之中,仿若惊动了本来休憩的金鱼,他们也顿时变得活跃,来回身体舞动着,快乐地穿梭其中。登山正值盛夏,殷红的荷花悄然挺拔地绽放,圆圆的荷叶完全舒展地漂浮在水面,蕊黄的莲子此时也不耐烦地冒出来了,处处散发勃勃的生机。
从石桥上踏过水池就来到了爬山的正道,我从山底只见山势低缓爬升,一直延伸到山顶。草木掩映着整齐排列的青石板。清晨刚下过一场新雨,山中的绿意更加盎然,草木蒙受雨露的滋润正焕发新颜,无论是肥硕还是细长的叶子上都挂坠着沉甸甸的水珠,苍翠欲滴。而天逐渐放晴,两侧草木经过阳光的折射,显得更加绰约多姿。
在愉悦的心情带动下我拾级而上,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云龙山顶。山顶顿然变得开阔,雄伟恢弘的庙宇在东西两面对峙,典雅明丽的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山顶东面兴化禅寺与放鹤亭深情凝眸,西面唯有一座大士岩寺寂寞傲然独立,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仿佛引领我们闯入一个异样的时空。兴化禅寺从北魏就开始建立,整体建筑格局为传统的四合院落式,正殿位于南面,塑有释迦摩尼身相,金碧辉煌,如今香火依然鼎盛;放鹤亭则是苏轼寄情山水,排遣人生诗意的畅怀之地,《放鹤亭记》碑文赫然书写于亭中的墙壁,他们长年累月栉风沐雨,饱含尘世间的无限沧桑,最终迎来新的气象。南面的云龙湖是上个世纪中国经历人民公社时代的成千上万劳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晶,从一处泥滩一举蜕变为拥有万顷水波的大湖。从山顶眺望云龙湖,悠悠的湖水襟连远处逶迤起伏的山脉,宛若一枚大玉盘镶嵌于山陵之间,湖面之上水气蒸腾,朦胧飘逸,烟波浩渺,波光潋滟,明亮如镜,奇花、异草、乔木、山峰的倒影无不显现,似入仙境,不远处时常可以看到正在湖上飘荡的画舫和游艇,在彩色船体装饰的衬托下,精致的山光水色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我注目这映入眼帘的一切,本来复杂的心情逐渐冲和平淡,只想简单地浸润在这无穷无尽的天地造化。苏轼在《赤壁赋》中曾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因其思考万物的角度而不同,苏轼才得以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生活对于我们难道不正是心境的幻化吗?我正沉思之际,绵绵的清风不断迎面吹拂而来,一幅幅纯净的图像闪过我的心间,我想生活总会归于平淡,唯有精神的丰富才可体察世间风物,获得一种长久的兴趣。
无限风光在山顶,我逗留好久,才肯走下山去。搁笔至此,夜已经深沉,此夜定将难眠。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2019/02/2059.html
文章类型:
 景物或游记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