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章中,我将会围绕“记忆”,介绍其基本构造以及训练方法。首先,请回答一个问题。
Q.“记住了”“储存在记忆中”,是怎样的状态?
首先我们要把这一点搞清楚。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听到“记住”“记下”等词时,大脑会默认是一种“输入”的状态。
然而事实上,是否确实已经“输入”,这是谁都无法确认的。我也一样无法做到。究其原因,记住与否,在进行“输出”之前,是无法判定的。
那么,接下来就进入了下一个问题:究竟达到何种“输出”程度,才能称得上“记住”了呢?
在认知心理学上,将唤起记忆分为三种程度:
①还原
②再认识
③再构成
还原,是指能够将“自己经历的事”“记下的事”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比方说,考卷上的填空题,当被考查到单词的拼写时,可以从记忆中提取作答。
再认识,是指记忆力可以识别出“自己所经历的事”的程度。比如,虽然你无法提取记忆来复述经历,但当被问及事情原委时,可以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果我们再用考试来打比方的话,就相当于可以解答涂选的程度,大脑中还留有模模糊糊的印象。
再构成,是指“将记忆中已成为过去式的信息组合并重现的状态”。比如,回答历史考卷上的论述题正是这样一个过程。换言之,即“用自己的话规范作答”。
所以说,看似简单的“输出”“唤醒记忆”,其实也有着形形色色的种类。
本书所涉及的“记忆领域”,主要包括“还原”和“再构成”两类。
记忆的最终目标虽然是“再构成”,但如果是记忆英语单词程度的内容,那么达到可以“还原”的程度即可。
归根结底,让自己的记忆力达到能够完美“还原”的程度, 必要的话,可以通过“再构成”清晰流畅地说明情况。
“①还原”“③再构成”与“记忆”是直接相关联的!
①还原……可以提取记忆
(例)能够回答试卷上的单词填空题
②再认识……通过他人的提问能够唤醒记忆
(例)能够勉强答对试卷上的涂选题
③再构成……能够重新组织记忆中的知识进行说明
(例)能够解答试卷上的论述题
“记忆”“归纳”和“理解”的关联性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一章所讲解的“记忆”,同第二章的“归纳”和第三章的“理解”是密不可分的。
这是因为,想要达到“再构成”(清晰流畅地说明情况)的程度,归纳和理解力是不可或缺的。并且,越是事先做好了“条理清晰地归纳并储存到记忆中”的工作,输出越会顺畅,“还原”程度也就越高。
序言中已经提及,为了进行更高效的训练,本书会对“记忆”“归纳”和“理解”进行分章讲解和介绍。
现阶段只需领会“先分别进行训练,最终相互结合时, 会收获叠加后的效果”。
“寻找关联性”才是最强的记忆手段
通过趣味记忆法输入信息
现在,让我们稍稍调整角度,关注一下“记忆内容” 本身。
我们已经讲过,记忆从长短上划分,有“感官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种类型。
其中,“长期记忆”,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旧可以被唤醒的记忆,又可以分为“趣味记忆”和“内涵记忆”两类。
简单来说,“趣味记忆”是指基于趣闻、故事或者亲身经历的记忆,利用记忆和“过去发生的事”以及“事件发生场所或发生时的场景”相关联。
“内涵记忆”,则是指与事物的含义、知识相关的记忆。像青蛙是两栖类动物,“书”的英文是book等,就属于内涵记忆。
就趣味记忆与内涵记忆而言,更容易停留在大脑当中的,自然是趣味记忆。
备考时,无论是英语单词还是历史年份,都需要通过内涵记忆的方式来死记硬背,所以会备感痛苦。
此时,你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比如寻找事物的关联性,尽量采用同“趣味记忆接近的状态”来记忆的方法。
比如,在记忆历史年份时,尽量避免没有规律的记忆法,可以采用年代的谐音法,通过寻找某种韵律上的关联,来轻松记忆。这样的方法,我想大家都应该尝试过吧。比如,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我们可以利用谐音想到“一个武器”。
如果记忆中进而伴随着场景,像在记忆重大历史事件时脑海中伴随着画面想象,如果能画下来更好,这样的信息会更有利于转变为长期记忆。
寻找信息间的关联性是关键
当我们仔细探究趣味记忆和内涵记忆的区别时就会发现,想要提升记忆力,存在一个重大要素,那就是:“如何寻找信息间的关联性。”
如果只把想要记住的事物当作“单一的知识或信息”对待,那么就只能靠“内涵记忆法”来记忆。很显然,这种记忆比较费事。
而善于记忆且记忆力极佳的人,他们擅长为一件事物多方寻找关联,让自己进入便于“登录记忆系统”的情景中。
比如,当你在面对空白的地图时被问道“天津在哪里”时,绝大多数人都会给出一个大致区域,“差不多就在这附近吧”。
这时候能够帮你明确目标的,正是“关联信息”。
·天津市位于北京市的东南方向
·天津市东临渤海
·天津市区有一个摩天轮
如果你知道这些知识,就会很容易从空白地图上锁定天津的位置。
如例图中所示,拥有越多的关联信息,就越便于通过不同的渠道提取记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容易想得起来”。
这一点对于提高记忆力,极其重要。
亦即,“想要记下”某个信息时,最关键的是,要“尽可能寻找与之关联的信息”。
来试试看吧,围绕“橘子”这种水果,你能多大程度上寻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呢?
·橘子是橙色的
·橘子散发出柑橘系的香气
·橘子属冬季水果
·橘子的大小大概是手掌的尺寸
·常见的橘子品种有:砂糖橘、丑橘、芦柑等
·剥开橘子皮,里边大致包裹着十个橘瓣
我想,你能想到的大概包括这些信息。而拥有的关联信息越多,你越容易提取到相应的记忆。
请将上述方法同样作为一种训练,尽可能多地尝试列举出与想要记住的事物相关的信息吧。
如此一来,你的大脑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张“记忆互联网”。你可以凭借诸多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找到你想寻找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www.qwlworld.com/2018/12/1692.html
文章类型: